遂宁市首个标准化微型古籍修复室正式投入使用
修补古籍 复原记忆
日前,遂宁市图书馆首个标准化微型古籍修复室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,将为古籍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提供更好的条件,更好地保护“文化记忆”。
据了解,遂宁市图书馆始建于1927年;1956年,遂宁县政府正式成立了遂宁县图书馆;1985年遂宁撤县建市,原县馆升格为市馆。此后,在近40年的岁月中,通过继承、收集和地方学者名人捐赠,截至目前,遂宁市图书馆已初步登录古籍(含民国线装书)1631种,10131册。遂宁市图书馆古籍文献成为了馆藏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古籍修复室是一个集古籍修复、科普知识、保护宣传、技艺展示、读者体验为一体的空间,将有效弥补遂宁纸质文物抢救修复条件不足,满足遂宁纸质文物保护与修复需求,为遂宁培养古籍修复专业人才提供实体空间,促进全市古籍修复工作高质量发展。后期还将面向读者开展传拓技艺、线装技艺、雕版印刷技艺等预约体验。
据遂宁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,2021年8月31日,遂宁市图书馆新馆正式开馆。遂宁市图书馆结合新馆空间规划和业务开展情况,科学制定了《遂宁市图书馆古籍和地方文献工作规划》,在新馆高标准建设了130余平方米的古籍书库,并设置了400余平方米的古籍查阅室和古籍修复室,为古籍阅览读者提供了良好的研读体验。
从“老旧小”的旧馆到“高大上”的新馆,遂宁市图书馆的古籍保存和工作环境有了“几何级”提升。2022年底,该馆入选第一批四川省古籍保护站。目前,修复室已拥有专业工作人员4名,其中2人具备古籍修复的操作能力,可以开始有计划地对破损古籍进行修复。近年来,馆藏古籍精品《张船山字画》《宝贤堂法帖》等文献资源得到了保护性修复。
“有了古籍修复室,遂宁的珍贵古籍留存得更久”。遂宁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,遂宁市图书馆正以“九思文化名流荟萃苑”建设为平台,扎实有效推进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。
—END—